稳住“菜篮子”,百姓才安心。
近年来,四川绵阳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配套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协调综合施治保障“菜篮子”,既让老百姓吃到足量、安全、丰富的“菜篮子”产品,又让广大农户实现稳定增收,保证种植积极性。
蔬菜市场价格稳定。谢艳 摄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绵阳市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监测、稳产保供和科学研判。截至6月24日,生猪出栏价格均价32元/公斤;牛、羊肉价格稳定,禽蛋类产品价格基本持平,大宗蔬菜产地批发均价较去年同期上涨3%左右,从总体情况看,全市农产品价格稳定。
落实责任 常抓不懈
2.5亿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6月初,绵阳市在2018年—2019年全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从“优秀”回望,是绵阳市从上至下高度重视,层层压实责任、步步落实措施的必然结果。
蔬菜批发市场供应充足。胥江 摄
一直以来,绵阳坚持把“菜篮子”工作作为“市长工程”来抓,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菜篮子”工作,制定了优先发展优质生猪、优质蔬菜的《绵阳市现代农业重点产业、主导产品及空间布局方案》,印发了《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绵阳市现代农业六大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绵阳市现代农业十大主导产品行动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生猪、蔬菜等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构筑了推进“菜篮子”工作的新格局。
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绵阳市还制定了《绵阳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绵阳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等,从制度规范、考核内容、部门职责等方面进行了安排落实。
安州智慧农贸市场(安峥 摄)
“2019年,绵阳市支持了43个‘菜篮子’项目,资金17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6100万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绵阳“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成效,离不开财政的“大手笔”投入,2019年,全市投入财政资金2.5亿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为巩固基地面积、促进产业、精深加工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保障供给 稳定价格
“菜篮子”货品充足且丰富
数百亩的基地,规模化种植的蔬菜,热闹的采摘场景……记者在涪城区耀福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了解到,每天都有上千斤的莴笋、黄瓜等蔬菜从这里运出,直达城区菜市场、超市。
据了解,绵阳全年的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已超过200万吨,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3年实现双增长。在满足本市需求外,还有剩余鲜菜销往市外。
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苏东华 摄)
为全力保障农产品供给,绵阳按照《绵阳市“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产业布局,确定涪城、游仙、安州、江油作为蔬菜种植面积的重要区域,大力推动蔬菜生产基地、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三台、盐亭、梓潼、江油四县市生猪产业发展核心区建设。
除了保障生产能力,在市场流通、安全监管、调控保障等方面,绵阳也没少下功夫。目前,绵阳市已建有894个“菜篮子”产品零售网点,覆盖187个行政社区,其中825个网点具有工商营业执照,每个社区平均拥有零售网点4.5个;全力开展农药残留、兽用抗菌药、生猪屠宰、“瘦肉精”“生鲜乳”“三鱼两药”和农资打假等七大专项整治行动和农村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两品一标”企业全部入驻省追溯平台或国家追溯平台,生猪追溯实现全覆盖。明确了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储备品种,确定16户商贸流通企业承担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任务。2019年以来,投放市级储备冻猪肉1300吨,通过多种手段同时调控,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猪肉零售价格下降33%。
强化防控 规模养殖
让全市百姓吃上“放心肉”
生猪是“菜篮子”产品的主力,去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绵阳市围绕“巩固生猪产业大市地位、争创动物疫病防控先进市、产能恢复示范市、现代猪业强市”的目标,研究制定出台《绵阳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绵阳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指引》等文件,全面落实标准化生产、投入品监管、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屠宰监管、市场监管、应急处置、恢复生产等措施,科学助力防控稳产,全力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攻坚战。
绵阳双汇食品生产线(视觉绵阳资料图)
绵阳市还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累计向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700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28万余人。
三台明兴规模化猪场(视觉绵阳资料图)
在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方面,绵阳市全面推广“龙头企业+标准化代养场”、正大“1+5”产业扶贫、铁骑力士1211、新希望1400、正大1100等新模式,以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中小散养户建立养殖小区,推进产业发展。目前,已拥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3个,建有全省唯一的川藏黑猪原种场,全市原种猪存栏量4500余头,居全省第1位。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烨)
评论